一、對中學生進行環(huán)境保護教育刻不容緩
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,粗放式制造業(yè)的大力發(fā)展,偽劣假冒產品大量泛濫,工廠廢氣無節(jié)制的排放,2012冬天全國性的霧霾天氣,明確的顯示了中國環(huán)境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生態(tài)的極端脆弱性。清新的空氣,潔凈的水源,藍色的天空,曾經是人們生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必需物質資源,如今卻被我們自己糟蹋成了奢望品,我國環(huán)境污染之嚴重就可想而知了。從全國范圍看,污染范圍廣,污染程度高。特別是近些年,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。昔日清澈見底的,有魚有蝦的一條條小溪,如今已變成一條條臭水溝。從天空到海洋,從陸地到河流,從地表到地下,無論是空氣、水源還是土壤,都廣泛地被嚴重污染。據新華網報道,環(huán)保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(xù)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約64%的城市地下水,遭受嚴重污染。33%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,基本清潔的地下水只有3%。目前全國耕種土地的10%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,共約1.5億畝??諝獗晃廴?,溫室效應、酸雨、臭氧層遭到破壞。警醒了的人們開始在世界層面上制定減排國際公約;在國家、政府層面制定環(huán)境保護法,淘汰落后產能,并加強執(zhí)法執(zhí)行力度;在社會層面上,提倡人們綠色生活方式,減少污染,那么,作為從事化學教學的教育工作者,能做些什么呢?污染的嚴重程度,已經逼著人們想辦法解決人類生存的問題,這個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、迫在眉睫的地步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生的環(huán)境保護教育,讓學生從小就有環(huán)保意識,讓學生在初中化學課上就知道環(huán)境污染的可怕,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,知道怎樣避害為利,讓化學手段為減污、治污服務。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灌輸“青山綠水”的理念,讓他們知道“青山綠水,就是金山銀山”。努力讓化學知識不再是制造化工產品的污染源,而要讓它成為治理污染的理論武器。有關部門也在呼吁:“對全民族進行環(huán)境、生態(tài)知識的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,務必從中學教育抓起?!?
二、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環(huán)境保護教育
1.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污染源有深刻的認識
如在講解空氣的成分一節(jié)課時,不要只是為講化學知識而完成這一節(jié)課的內容。可先讓學生查資料看空氣中各氣體的比例,學生很容易查到資料:空氣中氮氣、氧氣、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氣體的含量各是多少。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結論:你們查到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占0.03%這個比例應該是在地球的南北極測到的數據,而現在我們生存環(huán)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經遠遠超過這個0.03%。教師可通過補充新的數據,對學生再加以引導、點撥,學生共同分析之后得出結論:越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和工業(yè)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,污染就越嚴重,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越高,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:空際間整日白茫茫的似霧非霧的煙塵在飄蕩。為了加深學生對當今空氣污染的深刻印象,教師給學生留一份作業(yè):調查本地的空氣質量。允許上網查詢有關資料,并寫一份報告給老師。通過學習、調查,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理解,關鍵的是樹立了環(huán)保意識。
2.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保護環(huán)境的自覺行動
學化學知識,不是為了應付完考試就忘在腦后。而是要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,將能力轉化為行動。在講解酸堿中和反應時,學生知道了工廠排出的污染物,可以用PH試紙檢測,以確定該廠排放的污染物含有酸還是堿。教師可啟發(fā)學生:如果你是老板,你的工廠排出來的污水呈酸性,被環(huán)保部門確定不合格,為污染物,判罰款,你該怎么辦?很多同學都提出來自己的設計想法,并設計出了治污方案。其中最集中的想法就是:利用堿性物質來中和反應,達標后再排放。如果呈酸性就加堿性物質中和,如果是堿性就加酸性物質中和。學生們想象的空間不斷擴展,創(chuàng)新精神得到提高。同時他們的環(huán)保意識和實踐中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(yǎng)。當學生做酸堿中和反應實驗結束時,可引導學生討論實驗廢液怎么處理的問題,大家形成一致意見:把實驗用過的廢液都集中起來,倒入專門的盛納廢液的器皿中,除了能回收的加以回收外,其它集中處理,確保不造成污染。通過這個過程培養(yǎng)了學生的環(huán)保意識和保護環(huán)境要從小事做起的良好習慣,讓學生把環(huán)境保護的知識換化成一種隨時隨地的自覺行動。
三、引導學生關注家鄉(xiāng)污染污染的情況,提高學生的環(huán)保意識
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聯(lián)系實際,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,以及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工農業(yè)生產、第三產業(yè)、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的應用。教師可讓學生做家鄉(xiāng)環(huán)境污染情況的實地調查。有個學生的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:吉林省延邊地區(qū)六七十年代的環(huán)境是這樣的:小河溝的水清澈見底,魚蝦成群,林蛙在雨中的道路上成群結隊出行,土地都使用的是有機農家肥。而現在見到的是卻臭水溝、死魚塘,煙囪冒黑煙,小河流污水,農藥化肥種莊稼?;蝿游?、植物出現了,癌癥村出現了。圖門一帶的河水常年泛著白沫,偶而飄浮著死魚、死蝦,有的河段流的是粘稠的黑水。而這樣的水域旁卻有人工木耳袋一排一排的在等待澆灌,真不敢想那些袋子里長出來的木耳都賣給了什么人……天不再那么藍了,空氣日漸污濁起來,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了。農村種植業(yè),單純依賴使用化學農藥治理土地和莊稼,每年都有因農藥中毒傷亡的事例發(fā)生。由于缺乏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意識與農藥常識,濫用毒化學農藥的現象相當普遍。給黃豆打封閉藥,錯打成了重茬藥,打錯了怎么辦?沒事,農藥商店里還有“解藥”,蔫巴幾天的黃豆苗本來就要死掉了,不幾天飽浸農藥的豆苗死去活來,它們又漸漸“茁壯”起來了,這樣長成的莊稼,這樣產出的糧食都是見怪不怪的。還有更可怕的是,培植的青菜,特別像韭菜、菠菜、白菜、油菜等食葉類青菜,上面附著的農藥,不是用什么方法就能輕易洗得掉的。人們常常說,做什么、賣什么的就不吃什么,可見人們在利益驅使下對食品安全極不負責,這樣做的結果最終是害人害已。來自身邊的污染問題和觸目驚心的數據,不能不觸動孩子們的心靈,他們痛心,繼而沉思:怎樣讓我們身邊的污染狀況得到改善?怎樣能讓我們過上放心安全的生活?怎樣從我做起,從小事做起,為環(huán)保做點力所能及的事?這些問題在過去都是羅列在書本上的,是他們遙不可及,也不需要觸及的,但是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,讓這些問題,這些憂患進入了學生的心中。家鄉(xiāng)被污染的實際狀況讓學生的環(huán)保意識越來越清晰、具體,讓學生感覺到環(huán)境問題就在身邊,保護環(huán)境自己也有一份責任,自己也應為保護環(huán)境做點貢獻?;瘜W是一門科學,這門科學既能制造生活必需品,也能帶來污染源,同時用它又能消除污染。怎樣能尋找到一種平衡,達成環(huán)境的良性循環(huán),讓化學多為人類美化、凈化環(huán)境服務,從而減少污染,減少隱患,對人類的生存有利?這應該是我們努力追求的,也應該是我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潛移默化滲透的。只要我們教師有一份環(huán)保責任感,共同努力,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化學的起點上就開始有保護環(huán)境、治理污染的意識。這樣,化學才有可能更好的服務于治污、凈化,人們才能一代比一代富有環(huán)保責任感,最終人們才能共同見證一片蔚藍的天空,才能共創(chuàng)一個美。